虐猫视频 文/汤圆 图/来源网络,与文无关,侵删 有一本书,被网友们称为幸运版的《活着》,它就是豆瓣评分9.2的《许三观卖血记》。 书中主角许三观,结局虽然比“徐福贵”圆满,但是看他的一生,依然会让人心弦紧绷。 作者余华曾说,创作《许三观卖血记》的灵感,其实源于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: 一位父亲靠卖血换来的几万元,供儿子读完中学又上了大学,这期间儿子每一封要钱的来信,都是卖血的通知单,让父亲不断卖血去凑足儿子所要的数目。 曾几何时,在很多地方,卖血几乎成了穷人闯过难关的唯一方式。 也许,这就是贫穷最悲哀的地方,无论出了什么事情,都只能拿命来挡。 许三观,为了活着,一共卖了11次血。 “卖血是为了娶亲,是为了捍卫家庭,是为了救治重病的儿子,是为了郑重款待贵客,是为了不被饿死,是为了生存。但是最终,还是为了爱和可笑的尊严。” 他所有的行为不过是在诠释:成年人最大的体面,是兜里有钱。 小人物杂草般的生命力,需要钱才能撑起;人生中的泥泞与荆棘,要用要钱才能清除。 钱,能在关键时刻,替你遮风挡雨。能让你在生活张开獠牙时,不至于卑躬屈膝。 没钱,就没资格谈尊严 故事伊始,在城里丝厂上班的许三观,到乡下爷爷家串门。 出于好奇心,跟着村里的根龙和阿方,去找李血头卖血。 拿到第一次卖血所得35元钱,许三观来到心仪已久的“油条西施”许玉兰面前。 用一屉小笼包,一碗馄饨,几两话梅和糖果,外加半个西瓜……打败情敌何小勇,如愿将女神娶回家。 婚后,许玉兰为他生了三个儿子,一乐、二乐、三乐。 日子平淡幸福,孩子活泼可爱,许三观时常得意地说,一乐最像他。 时光飞逝,一乐九岁了,却越长越不像许三观。人们议论着,一乐是许玉兰与初恋男友何小勇的孩子。 风言风语,铺天盖地,许三观沮丧地回家盘问许玉兰。 不问不知道,一问吓一跳。许玉兰承认,婚前跟何小勇有过肌肤之亲。她再三发誓,从此都不见何小勇,但许三观心里依然如同打翻了五味瓶。 因为被蒙在鼓里,做了九年乌龟,他痛苦不已,郁闷地躺在藤榻里,想着和一乐相处的点滴,伤心地流着眼泪,可生活没有给他机会疗愈悲伤。 一乐为了保护弟弟,砸破了方铁匠儿子的脑袋。方铁匠的儿子在医院里,吃药,打针,每天都要花很多钱。 巨额的医药费,让许家的生活难上加难。 为了筹够这笔钱,许三观不得不在流言蜚语中,忍受着“伤疤”一次次被揭开的痛,硬着头皮让妻子许玉兰,去找何小勇要钱。 许玉兰鼓起勇气,来到何小勇家,何小勇现任妻子见了她,就是一通羞辱。 何小勇否认曾和许玉兰有过恋爱关系,为了护妻,他狠狠打了许玉兰一巴掌。 颜面尽失的许玉兰,一分钱没要到,还挨了打,哭着回到家里继续哭…… 方铁匠又来催医药费,拿不出钱的一家人,只好眼瞅着自己积攒了十多年的家,被搬得空空如也。 因为没钱,自己和家人的尊严不断受到践踏。 无奈之下,许三观提着一斤白糖,到医院找李血头。 有了卖血的钱,他硬气地还了债,让方铁匠把搬走的东西如数送了回来。 现实就是这般残酷,它只需轻微发力,就能将蝼蚁的生活倾覆。 你穷的时候,任何人都可以踩你几脚,还有人时不时暗地补刀。 没有钱的人生,似乎就会事事不顺,连活着都倍感艰难,何谈尊严! 当你缺钱时,面对生活的恶意,不仅毫无还手之力,甚至被迫点头哈腰,笑脸相迎。 有钱,才能活得体面 许玉兰经常说:“灾荒年景会来的,人活一生总会遇到那么几次,想躲是躲不了的。” 所以嫁给许三观的十年里,她天天算计着过日子,在床底下放着两口盛米的小缸。在厨房里放着一口大一点的米缸。 每天做饭时,先是揭开厨房里米缸的木盖,按照全家每个人的饭量,往锅里倒米,然后再抓出一把米放到床下的小米缸中。不出半年就存满了两小缸米。 果不其然,一乐十一岁那年,城里遭遇严重的水灾,紧跟着荒年来了。米价疯狂上涨,以前能买十斤米的钱,现在只能买两斤红薯。 此时许三观庆幸,床底下还有两缸米。 如书中所写:“谁没个三长两短?遇到那些倒霉的事,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好。” 成年人最大的体面,不是身上动辄几位数的奢侈品,而是存有足够的,可以抵御风险和意外的钱粮。 手里有一定的积蓄,你才能往前有路可走,往后有地可退。 你的钱,就是你面对波涛巨浪时,最大的安全感。 许玉兰把藏在褥子下的十九元六角七分钱,拿出十三元去买了一百斤玉米回来,磨成粉,混在稀粥里,让粥变稠一些。 让一家人不至于在荒年里饿死或者去要饭。 在一家人喝了五十七天玉米粥,保住小命后,许三观决定再次去卖血,带家人吃顿好的。 虽然他由于卖血,身体透支过度,回家就倒床昏睡过去。睡醒后,依然风风光光带着家人,来到胜利饭店饱餐一顿。 活下去的保障,都是钞票给的。安逸洒脱的生活,都得靠钱来支撑。 钱能将生活中的鸡零狗碎,拼凑成安稳和祥。 作家王尔德说:“在我年轻的时候,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,现在我老了,才知道的确如此。” 荷包有钱,遇事才不乱;家有余粮,心里不会慌。 好好存钱,有备无患 许三观夫妻俩携手走过半生,带着孩子一起熬过荒年。 一乐和二乐下乡成了知青,三乐留在城里机械厂当工人,日子依然艰难。 从乡下回城探亲的一乐,骨瘦如柴,脸色灰黄。但为了一乐能在生产队好好表现,早点抽调回城,夫妇俩还是强忍着心疼,催促一乐回到乡下。 回乡后的一乐,觉得力气越来越少,到后来连抬一下胳膊都要喘几口气。 好在,二乐来探望时,发现了病得奄奄一息的他。 连夜将他带回城里,送进了医院,医生告诉他们,一乐得了严重的肝炎,要马上送到上海的大医院。 许玉兰六神无主,哭诉着家里家里没有钱,连救护车都租不起。 许三观只好东拼西借,筹了六十三元钱,他让妻子带着儿子先去上海。 自己则打算一路卖血赶去,这样,等他到上海时,一乐治病的钱就攒够了。 他先是找李血头卖血,可李血头没收他的血,还告诉他一起卖血的根龙死了。 许三观顾不上这么多,他到林浦卖了血,匆匆赶往下一站。 坐船来到百里,再次到医院卖完血的他,变得十分虚弱。 四天后,他到达松林,已经面黄肌瘦,四肢无力,为了能卖血,在阳光下坐了两个多小时,把自己晒得黑红黑红的。 临到抽血时,他还是扛不住了,血压一下掉到只有六十和四十,医生立马把血给他输回去,又多输了三百毫升。 从病床上醒来的许三观,第一反应是把多输的血退回去,把钱要回来。 医生得知他十天连续卖三次血,嘴里说了一句:亡命之徒。 许三观说:“我不是亡命之徒,我是为了儿子……” 最后,他历经艰难,终于攒够了给一乐治病的钱,一乐顺利脱离了危险。 人生中,有太多猝不及防,在未知的风险面前,存款的额度与生命的长度息息相关。 经典小品《不差钱》里说:“人生最痛苦的事情,莫过于,人还活着,钱没了!” 钱虽不是万能的,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。 经历过贫穷,才会懂得,留有一定的积蓄,乃是人生的必需。 忍住欲望,存下钱财,当风险和意外来临时,才不会束手无策,活得窘迫。 《许三观卖血记》这出悲喜剧中,许三观靠着卖血,扛着家庭一路披荆斩棘,走过风风雨雨,幸运的是,他的人生惨剧有个幸福的结局。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他那份幸运,很多人颠簸半生,却依然口袋空空。 害怕生病,害怕失业,整日提心吊胆,时刻不能放松。 想起卢梭说的一句话:“我们手里的金钱,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。” 能赚钱,面对生活,才有从容不迫的勇气; 会存钱,应对变故,才有不慌不忙的硬气; 有余钱,风雨袭来,才有泰然自若的底气。 往后余生,努力赚钱,过得舒坦,好好存钱,没有辛酸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